运动养生需辩证 因人因时因体质
运动养生需辩证 因人因时因体质
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生命也是如此。世间万物都是在运动中平衡、发展,因而人们常说:“生命不息,运动不止。”但在众多方式中,哪一种运动最适合自己呢?本文为您介绍中医辨证的运动理念,可以教你了解运动的养生作用。
辨证运动是综合调理
中医辨证运动理论,涉及天人合一、气血阴阳、五脏六腑、经络腧穴、体质类型等诸多方面。具体说,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病、辨证、辨症,并以我国传统导引功法为基础,融入现代运动理念,选择适宜运动方式、运动频率及强度,进行辅助治疗。
因其针对个人设计,能更好地起到综合调理的作用,可起到有病治病、无病强身的作用。
天人合一
近年来,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,我们常听到“天人合一”“天人相应”的说法。这里的天,不仅指天气、气候等气象学概念,中医运气学说的五运六气、儒家的道德观、中医的节气等理论均包含在其中。概括来讲,“天人合一”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人在自然中,受自然的影响,也影响了自然。因此,人应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,调整适应,进而养生长命。
无论道家、武学家还是中医人,对运动时间的把握,明显受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理念的影响。一般来说,老年男性、阳亢者以练轻柔功法为宜,练习时间应选在15点以后;青壮年以动功为主,练习时间选在早晨或晚饭1小时后;青少年以柔韧灵活功法为主,练习时间可选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。
动静阴阳
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《易经》,用于表示相互对立,而又互根互用的两方面。比如热的、动的、上升的,就属于阳;冷的、静的、下降的,就属于阴。阴阳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,应用于中医学,可解释人体气血运行、脏腑功能、生理病理变化;应用于运气学说,能解释气候变化、感受邪气;应用于武学,可解释拳理、调整表里。而阴阳失调在人体有多种表现,如阴虚、阳虚等,还可表现为寒热失调或与寒热邪气相合为病。
提起阴阳和运动的联系,大家最容易想起的,当属太极拳。有人用其强身健体,有人借其修身养性,有人琢磨其中的攻防之道,其急缓相兼,如行云流水般的招式,以及“以柔克刚,以静待动,以圆化直,以小胜大,以弱胜强”的技击特点,受到了古今中外众多人士的推崇。
调和气血
中医学最普遍又最难理解的一个字,恐怕就是“气”了。因此,不论是导引武术、汤液醪醴,还是针灸推拿,终归离不开“调气”。脏腑、经络、四肢百骸,都离不开气血的濡养。气有营气、卫气、宗气、元气等多种,其作用各不相同。气血失常也可导致多种证候表现,如气滞、血瘀、气虚、血虚等。因此疏通经脉,调和气血,是养生疗病的必由之路。
相较于现代抗阻运动重视以收缩为主的肌肉力量训练,传统功法更着重于肢体的延展,配合呼吸、吐纳,以利于气血流通。这些功法在练习时,重视人本身主观能动性引导肢体的运动,在气血调整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畅通经络
毋庸置疑,导引、武术、按摩都离不开经络理论。十二正经、奇经八脉、经筋皮部,构成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网络,脏腑气血运行其中,各自发挥作用。经络气血不调会引发种种疾患,故也需通过经络系统调整与之相关联的脏腑,促进吐故纳新,调整阴阳,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。比如妇女的月经,与任脉、冲脉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厥阴肝经等密不可分,通过特定的运动调整这些经络,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。
另外,保持经络通畅,还可以让经络穴位的“预警”作用更为敏感。很多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患者能体会到,随着针感越来越强,疗效也越来越好;有时身体不舒服,会有一些穴位自发疼痛;对这些穴位进行推拿或是针刺后,身体不适的症状就消失了。这便是人体气血充盈,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。强健脏腑脏腑,即五脏六腑。五脏是指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六腑包括胆、小肠、胃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,都具有各自的功能。比如心,中医称之为“君主之官”,在五脏六腑中像皇帝一样,起总领的作用,主宰生命活动。不论古今中外,在运动方式、频率、强度的选择上,都需要考虑脏腑功能。
因此,现代医学在制定运动处方时,会系统评价心肺功能,并在运动中监测呼吸、心率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。传统运动功法也有很多是调整脏腑功能的,比如通过导引来交通心肾治疗失眠,或是通过培补肾气来强身健体。
辨证运动方式多
中医辨证运动的方式,与传统功法密不可分,也纳入了现代运动的精髓。因其有中医深厚的理论渊源,因此形式多样,功效也各不相同,包括传统的导引、武术、按摩,以及现代运动理念的一些形体、力量和康复训练等。
导引:老少皆宜
导引,指的是“导气令和,引体令柔”,也就是让气血平和,肢体柔韧。导引一词,文献上最早能追溯到先秦典籍《庄子·刻意》说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。此导引之士,养形之人,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。”古人将许多养生方法归为导引,比如调息(呼吸)、俯仰、行卧、伸屈、推拿等。
马王堆出土的《导引图》便有仿生导引、疗病、行气、壮力、按摩等几大类。每一种功法都有其特定的含义,对身体和气机起到治疗保健作用。现在较为普及的八段锦、五禽戏、易筋经、六字诀等,便是以经络、脏腑、阴阳五行等为依据,将不同作用的动作进行归类组合,形成的一套套完整的、调整全身的功法。这些成套的导引功法相对柔和,作用较为全面,老少皆宜,非常适合于用来养生保健。从中选择具有特定作用的功法强化练习,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武术:适合年轻人
古人讲“拳起于易”,阴阳的对立统一渗透于中国拳法理论当中,常用于阐释拳理、技击原则,衍生出的虚实、刚柔、动静、表里、进退、攻防、开合、屈伸等概念,被运用于武学的各个方面。“外练筋骨皮、内练一口气”,是武术很好的概括。武术较之导引,有“假想敌”的存在,在肢体训练的同时,强调眼神的运用,使形神统一。除了神气的培养外,招式之间更有连贯性,更注重力的运用,因此更适合于年轻人或是体力较好的人。
按摩:具中医特色
按摩又称推拿,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。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而发展起来的。《史记》上记载的先秦名医扁鹊,也曾用按摩疗法治疗重症。
中国最早的按摩专著,当推《黄帝按摩经》(十卷,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),可惜早已失传。但现存的古典医书《黄帝内经》在许多地方谈到按摩。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木不仁、痿症、厥症、湿症和寒热等症。通过特定动作,对自身经络、穴位起到按摩作用,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运动保健方式。
现代运动:强化内脏肌肉
现代的运动疗法主要分两大类:一是通过消耗能量,增强内脏功能;二是抗阻运动,加强肌肉力量。现代的运动医学以解剖学为基础,客观评价生命体征、心肺功能、肌肉力量、关节活动度等指标,以运动系统为基础,观察其对其他系统的影响。
在制定现代运动处方时,需要根据代谢水平,选择运动方式、运动强度、运动持续时间、运动频率等,遵循因人而异、循序渐进、动态调整,全面、安全、有效、可行的原则。在实施过程中,遵循“测评-制定-监测-随访”的流程,具有普遍性。
对于养生保健而言,人们可以选择难度适宜的整套功法进行练习,对于患者而言,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功法进行“强化”,则有更重要的意义。因此,采纳现代运动的理念,应用“测评-制定-监测-随访”的流程,参考其应用原则,以中国传统导引功法(包括武术、按摩等)为主,辅以抗阻等现代运动方式,将其归纳整理,便构成了中医辨证运动体系中丰富的内容,值得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