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五音疗疾患 体现养生整体观
中医五音疗疾患 体现养生整体观
国学即“六艺之学”,主要是指“大六艺”。不过,中国传统文化里除了大六艺(六经)外,还有小“六艺”。“小六艺”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和技能,“大六艺”是培养情怀和精神。小六艺至今仍有很大养生价值,且为老年人较多应用的是“乐”和“书”。
乐的本义:先王作乐崇德
“乐”篆文的字形是上面是一种乐器,下面是木支架。清代大学者段玉裁认为,“乐”字篆文上面的那个字形,中间是鼓,两边的是小鼓。他还思考:乐器很多,为什么独独用鼓来表示“乐”呢?段玉裁认为,这是因为“鼓者春分之音。易曰。雷出地奋豫。先王以作乐崇德。是其意也”。意思是鼓发出声音是代表着春分时的声音,象征着圣贤领导创作音乐来礼敬、推广美德。由此可见,音乐在最初的本义上也与“德”关联紧密,不是靡靡之音,而是大德之音。
孔子的音乐:乐教
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中记载说孔子认为:“礼也者,理也;乐也者,节也。君子无礼不动,无节不作。不能诗,于礼缪;不能乐,于礼素;薄于德,于礼虚。”
音乐在孔子这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化内容——“乐教”,在《论语·泰伯》中,孔子认为,人文教化是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”,意思是一个人、一个家庭、一个社会的风尚教化,兴起靠“诗教”,能够树立起来靠“礼教”,而最后应该达到的境界是“乐教”,即高尚、优雅且自由快乐的精神境界。
孔子本人就接受过很好的音乐教育,有很高的音乐修养。根据《韩诗外传》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的记载,孔子曾经“击罄于卫”“取瑟而歌”;曾“访乐于苌弘”“学鼓琴于师襄子”。
因为孔子有这样的教养,又对音乐表达人心有深刻的体验。所以,孔子真正能够坚持正确高尚的音乐主张,“闻弦歌而知雅意”,孔子“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”“困于陈蔡”时“七日弦歌不衰”,又明确的告诉弟子颜渊“恶郑声之乱雅乐也”,在鲁国听乐师“挚”演奏,他说“关雎之乱,洋洋乎盈耳哉”,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,他跟弟子说“割鸡焉用牛刀”。
由此可见,音乐的养生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过程,在学习提高中得到人格的升华。《诗大序》说: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。嗟叹之不足,故永歌之。永歌之不足,故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音乐、舞蹈都是人的内在真情实感、真实修养的表达和展现,音乐养生归根到底是一种修身功夫。
中医“五音”:情志调养的工具
早在两千年前,我们的古人就已经运用“乐”来治疗疾病了。如《黄帝内经》提到的“祝由”,即通过咒语来治病祛邪。
祝由——赋予声音神圣的愈病力量
《素问》的“移精变气论篇”中黄帝问岐伯说:“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”意思是说,我听说古时候治病只是改变、转变人的精神和气血(的运行),可以通过一种叫“祝由”的方法来治好病。岐伯的回答则指出,古时候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很艰苦,也很天然生态,同时也没有太多内在的七情六欲的纠葛,没有什么官宦功名的羁绊,处在清净淡泊的环境里,邪气不可能深入侵袭,所以可以不用药石,只需要祝由就能治好病。
“祝由”,如果将“祝”和“由”两个字连读就是“zhou”(咒),就是说“咒”是“祝由”的合音字。“祝由”就是一种念咒语的方法,祝祷鬼神消灾免难,解除病人的痛苦。祝由其实是一种巫术,中国古代的官府医疗多设有祝由科,唐代太医署设咒禁科,元、明、清的太医院设十三科,祝由是第十三科(到清代中期后被禁止)。时至今日,祝由作为一种治疗方法,仍然不是一句“封建迷信”就可以定论的,所谓“病由心生,病由心灭”,很多心病只有用心药、心法来治。
祝由可以达到转移注意、自我暗示的作用。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,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、焦虑、担忧等,发挥患者的主观想象力,转变为良好的精神状态,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、鼓舞,这对于减轻病痛,控制病情是有利的,一些特殊的疾病(精神情志类的某些疾病)甚至可以不药而愈。
六字诀——呼气的声响能影响脏腑
南北朝时的大医家陶弘景认为吸气只有一种,呼气却分为“吹、呼、嘻、呵、嘘、呬”六种方式。这六种呼气方式所发出的声响,对人体五脏有不同的影响。
吹(管肾脏)是祛风的,呼(管脾脏)是祛热的,嘻(管心脏)是祛烦的,呵(管心脏)是下气的,嘘(管肝脏)是散滞的,呬(管肺脏)是解除疲劳的。
当然,六字诀不仅仅是呼气时出声响,还有调身、调神的功夫,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功夫,是“国术”的重要方法之一。
五音疗疾——针对七情病因的音乐治疗
中医五音疗疾的理论基础是五行与五志相生,通过音乐对治法,对人的情志进行对抗性治疗。
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篇》将五音形成的不同意象与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相匹配,归纳概括为:木,其音角(清脆悠扬似木);火,其音徵(热情躁动似火);土,其音宫(温和厚重似土);金,其音商(凄切委婉似金);水,其音羽(轻柔延绵似水)。
中医学认为人的五志为“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”,分别对应“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”。在应对由于“七情五志”所引发的各种疾病时,结合不同的症状弹奏或欣赏相对应的音乐,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、调节效果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,最后周瑜怒气冲心吐血而亡。其实,如果当时让周瑜听一些忧伤的音乐,那他的气就生不起来,也就不会造成气急攻心而亡的局面,这就是中医所讲的“忧胜怒”。范进中举的故事中大喜过望的范进,从中医的角度看,“喜则伤心”,大喜堵塞了心智,导致范进发疯。心在五行中属火,需用水来克之,治疗范进的疯可以用有战鼓、惊恐等元素的音乐,因为“恐胜喜”。再比如林黛玉,林黛玉每天忧郁寡欢而伤了肺,如用音乐疗法就可以多听一些徴调的音乐,如《百鸟朝凤》等,用欢快、欢喜曲调来对治忧。
总而言之,对那些受到惊吓的人,则可多听一些平和、舒缓的音乐;对思虑过度的人,可多听角调的音乐,也就是升发的音乐,多感受春的气息,把思虑抒发掉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医学的五音疗疾一定要和环境、布局结合在一起,再配合饮食、颜色等,这才是中医整体观与致中和哲学理念的体现。